教育学院副院长、副教授,德国费希塔大学访问学者,安徽省健康科普专家,安徽省教育心理学会副理事长。目前,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认知和积极心理学。近几年,主持全国教育科学“十三五”规划课题,安徽省高校优秀拔尖人才培育资助项目,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省部级课题5项,在《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》《心理学探新》《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》《中国特殊教育》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。
一、个人经历
2003.07至今 淮南师范学院,教育学院,教师
2017.07.16-22 University of Vechta ,访问学者
2007.03-2010.06 浙江大学,心理与行为科学系,硕士
1999.09-2003.07 陕西师范大学,教育科学学院,学士
二、研究领域
社会认知和积极心理学。研究兴趣:社会认知取向的道德认同研究、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等。
三、获奖情况
1. 2021年,“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”安徽省分赛优秀指导教师,安徽省教育厅
2. 2021年,指导江成悦等获“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安徽省分赛”一等奖,安徽省教育厅
3. 2021年,“从‘技之智’到‘人之慧’:高校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研究与实践”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(排名第2),安徽省教育厅
4. 2021年,2020年度事业单位在编在岗人员记功奖励,淮南师范学院
5. 2016年,“优秀教师”荣誉称号,淮南师范学院
6. 2015年,“优秀教师”荣誉称号,淮南师范学院
7. 2015年, “科研先进个人”荣誉称号,淮南师范学院
8. 2018—2020年度考核连续3年为优秀
9. 2014—2021教学质量考核连续8年为优秀
四、主持教科研项目(省部级以上)
1. 2021年主持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:居民环保行为溢出效应的内在机制及助推策略(AHSKY2021D75)
2. 2019年主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(gxyqZD2019064)
3. 2017年主持全国教育科学“十三五”规划2017年度教育部重点项目:基于在线学习的大学生道德训练的可行性研究(DEA170331)
4. 2014年主持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:道德基础认同对组织中非伦理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(ANSKQ2014D26)
5. 2013年主持安徽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:内隐自尊对人际适应的影响:三年追踪研究(SK2013B469)
6.2021年主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——一流教材建设: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理论与实践
7. 2019年主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——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(MOOC)示范项目: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
五、发表学术论文(核心期刊)
1. Zhiyong Li, Yonghai Zhu, Li Zhang, Junhe Liao, Yingying Xu, Yuqiu Gong, Zhixin Zhang, & Qi Zhang. The effect of positive reciprocity in the relationship of moral identity and moral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.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, 2021, 49(6). (SSCI)
2.李志勇,吴明证,陈明.成人依恋与个体真实性的关系:拒绝敏感性与自尊的链式中介效应.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,2019,27(1).(南大核心)
3.李志勇,李晓庆,徐慧聪,吴明证.家长式领导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关系——领导-成员交换的调节作用.心理研究,2019,2(8).(南大核心)
4. 董文,李志勇,李向南,徐慧聪.大学生无聊倾向与幸福感的关系:网络依赖的中介作用.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,2018,26(5).(南大核心)
5. 李相南,李志勇,张丽.青少年社会支持与攻击的关系:自尊、自我控制的链式中介作用.心理发展与教育,2017,33(2). (南大核心)
6.李志勇,王大鹏,吴明证,欧阳儒阳,沈丹琦.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担忧、焦虑的关系:问题取向的中介作用.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,2015,22(5).(南大核心)
7. 廖军和,李志勇,欧阳儒阳等.贫困大学生压力知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.中国特殊教育,2015,(5). (南大核心)
8.Zhi-Yong LI, Ai-Qun ZHANG.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ositive life events, savoring and subjective well-being in college students. 201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ology and Psychology, USA,2015.(ISSHP检索)
9.李志勇,吴明证,王大鹏.积极事件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关系:序列中介作用分析.中国特殊教育,2014,(12). (南大核心)
10.李志勇,吴明证,欧阳儒阳,安德宝.大学生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社交焦虑的关系:序列中介效应分析.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,2014,21(1). (南大核心)
11.李志勇.不确定感忍耐性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分析.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,2014,23(4). (南大核心)
12. 徐亚萍,李志勇. 消费者不道德行为与员工情绪衰竭关系的调节性中介模型,应用心理学,2014,20(3). (南大核心)
13. 周海明,时勘,李志勇,马丙云.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——有调节的中介效应.中国特殊教育,2014,21(1). (南大核心)
14.李志勇,吴明证.大学生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: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中介作用.中国特殊教育,2013,(5). (南大核心)
15.Li zhi-yong, Liao jun-he.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Organizational Justice, Psychological Capital, Career Commitment, and Turnover Intention.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ubl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,2013,USA.(ISSHP检索)
16.李志勇,吴明证,陶伶,何雪莲.大学生自尊、无法忍受不确定性、职业决策困难与就业焦虑的关系.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,2012,20(4). (南大核心)
17. 张爱群,李志勇.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心理资本在组织公平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作用.中国心理卫生学杂志,2012,26(8). (南大核心)
18.李志勇,吴明证,张爱群.心理资本与工作满意度、生活满意度的关系:工作家庭促进的中介作用.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,2011,19(6). (南大核心)
19. 廖军和,李志勇.从精英到大众: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定位之思考.教育科学研究,2011,23(2).人大复印资料(中小学教育)转载. (南大核心)
20.李志勇,吴明证.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:自我和谐的中介作用.中国临床心理学,2010,18(3). (南大核心)
21.李志勇,廖军和.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心理和谐问题探析.心理学探新,2010,30(4). (南大核心)
六、主编教材
1. 李志勇,秦赟.《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》,中国商务出版社,2019,12